KU483染色试验编织机
信息来源:中纤仪器 | 发布日期:
2021-05-06 16:27
| 浏览量
次
KU483型染色试验编织机是我厂精心研制的最新一代高效编织机,具有新世纪国际先进水平,该机的机械性能稳定可靠,储线部分为最先进的单排丝储线器,控制系统电脑化,适用于20—1200纤度(dtex)范围的各种化纤丝,是化纤丝生产厂,织造厂首选的染色试验理想设备。
一. 机器的主要规格:
1. 机器口径89毫米(3.1/2″)
2. 机器使用针数
3. 机器转速: 300转/分。
4. 机器外形尺寸:长360毫米、宽720毫米、高14500毫米。
5. 机器净重:85公斤。
6. 总功率:300瓦。
7. 生产能力:连续编织方式时,编织五厘米一段仅需十一秒钟,每小时织样325段,段续编织方式时,每小时织样230段。
二.机器的结构和作用:(图2)
1.机器整体结构主要分成机架、贮线、编织、牵拉、控制五大部分,贮线部分由LASER贮纬器将纱线从纱锭上饶贮到贮纬器的纱鼓上。编织部门由织针和沉降片配合使纱线形成圆桶型纬编织物。牵拉部分由最先进的连续牵拉机构将编织物连续牵拉到贮织物箱内。控制部分由电脑接受指令后,控制机器运转。
2.三角座内装有起针三角、 压针三角、 回针三角、平针三角, 组织成针上下运动轨道,(图3)织针经过压针三角、回针三角就完成了垫纱、弯纱牵拉三个阶段,织针经过起针三角就完成退圈阶段。三角座逆时针旋转一周,所有织针完成一次成圈过程,也就是织成一个横列,弯纱深度决定了线圈长度,所以调节压针三角的弯纱深度就能调节织物的稀密度。
织物密度的调节是通过调节三角位置的高低,从而改变了织针与沉降片的位置,达到调节织物密度的目的,调节第一步松开可移动回针三角,向左移开回针三角,第二步将压针三角的二只锁紧螺钉拧松调节压针三角,调节密度调节螺钉压针三角上升,密度增加,反之,密度减少,(图4),密度调节好后必须先锁紧压针三角的螺钉,第三步移动回针三角向右移动到底锁紧螺钉,调好密度后一定要逆时针(手动)转动主机一圈以上,如无法转动应从新调整可移动回针三角,调到能逆时针(手动)转动主机一圈以上才能开车。
5. 插针方法:在针筒的针槽中插上与级别适应的织针。(表1)在内外生克的针槽中插上与级别适应的沉降片,高脚插总针数的四分之三,低脚插四分之一,这样才能使沉降片进入沉降片罩的轨道中,所有织针和沉降片在针槽内必须运动自如。
6.机器的控制面板上设有“设定时间”显示窗、“工作时间” 显示窗和“编织次数”显示窗,“电源”指示灯,“方式”指示灯,“编织”指示灯及九个触摸式开关,时间显示数为0.1—99.9秒。在连续编织方式中显示储纬器的绕线时间,在断续编织方式中显示主机编织时间。工作时间显示为0—99.99小时,机器运转时显示工作时间。编织次数显示为1—99次,。
“10秒”键是设定时间的十位数,“1秒”键是设定时间的个位数,“0.1秒”键是设定时间的十分位数,“贮纱”键能开动贮纬器直接贮纱,“方式”键是连续编织方式和断续编织方式的选择键,常态时指示灯指示连续为连续编织方式。按“方式”键,“方式”指示灯移止断续指示灯亮机器为断续编织方式。“清次”键是清除编织次数显示窗的数字(同时按下设置键与停止键,编织次数显示清零),“编织”键是开动主机。“点动”键是方便维修和织物生头。“停止”键是关停主机。
7. 贮线部分,由瑞士艾洛公司生产的单排丝定鼓式贮纬器将各纱筒上的纱线贮绕在纱鼓上,消除了各纱筒由于位置不一而产生的退绕张力不同的因素。
三.机器的安装和调整:
1. 机器在出厂前都经过调试和试运转,在机器上留有一段完好的织物,用
户拆箱后先调节到机器无晃动。该机的环境温度为摄氏—10C—40C。
2. 本机使用三相四线电源。
3. 接上电源后必须注意机器的转向是否正确。具体方法是先接上纱线,后
接通电源。按“贮纱”键让贮纬器转动一下,转向是否和出厂时一致(方向请看箭头),如果接线正确,可以马上开车,如果不同,应重新接线(调整进线相位),接好后再试一下。
4.穿线前应先确定编织方式,选用断续编织方式时,线从断续编织线口穿入,经过张力调节器,最后穿入主机导丝孔。选用连续编织方式时,线从连续编织线口穿入,经过张力调节器,再用穿线针从后向前穿过贮纬器,穿过贮纬器导丝孔,最后穿入主机导丝孔,穿好线后打开电源,按电脑板上贮纱键,用手按在贮纬器的纱鼓上,线就能绕上去了。(图5)
图5:断(连)续进线
5.织物生头操作:打开电源开关后,设定一个贮线时间,(如3秒),用刷子把针舌刷开,按“点动”键,使织物生头。生头时出现漏针应及时把针舌打开,
直至所有织针全部挂上线圈,然后用牵引带的一端挂在织物上,另一端夹入两根罗拉棍中间,按“编织”键,待织物进入罗拉棍后停机,取下牵引带,这时织物上应无漏针和破洞。
6. 编织前的调整:首先用张力调节器调整绕线张力,使纱线在纱鼓上环绕平整。此时张力可用张力仪直接测定,然后按判色要求调好织物密度,最后按每段织物所需长度(约五厘米)来设定贮纬器绕线时间。
例:设定3秒;按“清次”键再按“编织”键,主机启动进入正常操作,贮纬器贮线3秒钟后停止,此时挡车工完成换线接头,如完不成可按“停止”键。
7. 用断续编织方式时,先按“方式”键,然后改变穿线线路,再用张力仪调好纱线的输出张力,并根据每段织物所需长度(约五厘米)来设定主机编织时间,例:设定12秒,设定后,按“清次”键,再按“编织”键,五秒钟后主机启动。运转12秒,主机停止五秒钟,挡车工换线接头,五秒钟后主机自动启动进入下一循环。如果在五秒钟内无法完成接头可按“停止”键,完成后再按“编织”键。
8.机器上装有断线自停器,当断线时, 断线器会自动停止工作,穿好纱线后要按照箭头方向转动绕纱盘,转动10转以上方可运转主机。
9.换针筒:由于织针的运动轨道是封闭的,所以在换针筒是先把织针挺到压针三角之 上,数量超过压针三角的宽度,再旋转三角座,使织针轨道中的所有织针脱离轨道,旋松锁紧螺钉,针筒就能取下,装针筒时,先将部分针挺到针筒上端,数量必须超过压针三角宽度,然后把三角座上的压针三角旋转到缺档处,装好针筒,旋紧锁紧螺钉,旋转三角座,使织针进入轨道,再将挺在上面的织针拔到正常位置,三角座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出现三角撞针踵时应及时将织针拔到正确位置。
四.操作注意事项:
1.纱筒小车应停放在离编织机两米左右的地方,为防止拌纱筒,当编织到小车左右两端的纱筒是应将小车回转一定的角度。
2.每班工作结束后,在织针和沉降片的针槽内,走针道轨中加少量20#或30#普通机械油(32#或64#液压油),不加油会使三角磨损加快并损坏织针和沉降片,加油过多会污染物,所以应按勤加少加的原则来加油。
3. 出现织物脱落应立即停机,严禁无织物开空车,其后果是使织针大量损
坏,在操作中发现坏织针应立即更换,以免影响相邻织针,当连续出现坏针
时应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再开车。
4. 向电脑输入数据和信息时,必须使机器和贮纬器处于停止状态,工作时是无法正确输入的,在断续编织时,机器自动停止五秒钟也属于工作状态的范围。
5. 机器处在工作状态时,特别是采用断续编织方式时,机器自停五秒钟内,
严禁用手或物触及各运转部分。在开机前应装上防护罩。
6.在换针,换三角带等操作时,应按机器正常运转方向转动机件,如作反方向旋转容易是织针损坏。
五.织物疵点及排除方法:
1.漏针:织物的直向有连续或分散未成圈的空档。
产生原因:a.织针针舌关闭。
b.两枚织针合并成圈。
c.针钩已无法钩线。
d.拦针板位置不正确,影响垫纱。
解决方法:a.打开针舌
b.把织针分开成圈
c.换织针
d.调整拦针板位置保证纱线垫入针钩。
2.破洞:纱线断后造成线圈脱散。
生成原因: a.纱线接头过大
b.针舌脱落或歪斜后无法退圈
c.织物稀密度过密
d.垫纱位置不正确
e.原料粗细和机号不配
解决方法: a.打结应平整
b.换针
c.适当开稀织物
d.调整垫纱位置,使针钩尖不插入纱线,针舌关闭时不夹住纱
线
e.按原料粗细重新选用相配的机号,(针数)的编织机
3.起毛:织物表面有断纤维
产生原因: a.纱线所经过的导丝孔严重磨损
b.织针与沉降片的配合不协调
c.垫纱位置不正确
d.贮纬器绕线不均匀
e纱线张力过大
解决方法: a.更换磨损的导丝圈
b.调整织针与沉降片的配合
c.调整垫纱位置
d.调整绕线张力
e.适当减少纱线张力
4.横条: 因线圈的长度不一致,使织物呈稀密差异:
产生原因: a.张力不稳定
b.纱线经过的导丝口不光滑
c.织针与沉降片的配合不协调
d.贮线不均匀
e.三角严重磨损
解决方法: a.排除波动张力的因素,使张力稳
b.更换导丝圈
c.调整织针与沉降片的配合
d.调整绕线张力
e.更换三角
特别提示:
1. 本机采用三相电源。
2. 该机绝对禁止反转,一定要按箭头方向确认。(方法提示:接通电源后,按一下贮纱键,确认一下贮纬器转向,转向如果不对,请换总进线电源,因为出厂时贮纬器转向与电动机转向是一致的)